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致富技术 > 正文
    购物车
    0

    怎样防治瓜实蝇

    信息发布者:nqcfxh
    2019-08-05 11:27:45   转载
    百度百科瓜实蝇 〔Bactrocera cucurbitae(Coquillett)〕俗称针蜂,幼虫称瓜蛆,为双翅目实蝇科果实蝇属昆虫[1]。体形似小型黄蜂,黄褐色至红褐色,长7~9mm,宽3~4mm,翅长7mm,雌虫比雄虫略大,初羽化的成虫体色较淡,大小不及产卵成虫的一半。复眼茶褐色或蓝绿色(有光泽),复眼间有前后排列的2个褐色斑;触角黑色,后顶鬃和背侧鬃明显。前胸背面两侧各有1黄色斑点,中胸两侧各有1较粗黄色竖条斑,背面有并列的3条黄色纵纹,后胸小盾片黄色至土黄色;翅膜质,透明,有光泽,亚前缘脉和臀区各有1长条斑,翅尖有1圆形斑,径中横脉和中肘横脉有前窄后宽的斑块;腿节淡黄色。腹部近椭圆形,向内凹陷如汤匙,腹部背面第3节前缘有1狭长黑色横纹,从横纹中央向后直达尾端有1黑色纵纹,2纹形成1个明显的“T”形;产卵器扁平,坚硬。

    中文学名瓜实蝇
    拉丁学名Bactrocera cucuribitae(Coquillett)
    别称黄瓜实蝇、瓜小实蝇、瓜大实蝇、针蜂、瓜蛆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入侵地区瓜实蝇起源于印度,目前广泛分布于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的 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海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南、台湾等地。[2]传播途径主要是以卵和幼虫随寄主运转传播。成虫具有一定飞行扩散能力 。主要寄主主要危害是葫芦科植物,其中主要寄主有黄瓜、西葫芦、丝瓜、苦瓜、南瓜等多种水果和蔬菜。为害特点成虫产卵管刺入幼瓜表皮内产卵,幼虫孵化后即在瓜内蛀食,受害的瓜先局部变黄,而后全瓜腐烂变臭,造成大量落瓜,即使不腐烂,刺伤处凝结着流胶,畸形下陷,果皮硬实,瓜味苦涩,严重影响瓜的品质和产量。生物特征在广州一年发生8代,世代重叠。以成虫在杂草、蕉树越冬。次年4月开始活动,以5~6月危害重。成虫白天活动,夏天中午高温烈日时,静伏于瓜棚或叶背,对糖、酒、醋及芳香物质有趋性。雌虫产卵于嫩瓜内,每次产几粒至10余粒,每雌可产数十粒至百余粒,幼虫孵化后即在瓜内取食,将瓜蛀食成蜂窝状,以致腐烂、脱落。老熟幼虫在瓜落前或瓜落后弹跳落地,钻入表土层化蛹。防治措施对瓜实蝇的防治,应根据其发生为害特点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以压制成虫产卵、保护瓜果免受其害为重点。瓜实蝇外型图片具体应抓好下述环节:1、清洁田园 加强检查,田间及时摘除及收集落地烂瓜集中处理(喷药或深埋),有助减少虫源,减轻危害。2、套袋护瓜 在常发严重为害地区或名贵瓜果品种,可采用套袋护瓜办法(瓜果刚谢花、花瓣萎缩时进行)以防成虫产卵为害。3、诱杀成虫 利用成虫具趋化性,喜食甜质花蜜的习性,用香蕉皮或菠萝皮、南瓜或甘薯等物与90%敌百虫晶体、香精油按400.51比例调成糊状毒饵,直接涂于瓜棚竹篱上或盛挂容器内诱杀成虫(20个点/667平方,25克/点)。 除利用成虫趋化性用毒饵诱杀外,还可用性引诱剂来诱杀成虫(也有人把它归入生物防治)。所谓性引诱剂,是利用虫体的性激素或人工合成的性激素,在瓜棚内均匀布点诱集虫子,配合一定的农药毒杀之,其诱杀效果比单纯化学农药制成毒饵诱杀效果更好。4、喷药杀虫 在成虫盛发期,于中午或傍晚喷施21%灭杀毙乳油4000~5000倍,或2.5%敌杀死2000~3000倍,或50%敌敌畏乳油1000倍,隔3~5天1次,连喷2~3次,喷药喷足。展开全文搜索发现果实蝇诱捕器实蝇诱捕器瓜实蝇诱粘剂诱捕器小茴香种子广告瓜实蝇防虫省工简便,操作简单本产品瓜实蝇害虫及植物无抗药性,长久有效 ,作物无农药残留,不破坏土壤...拨打厦门兴互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1年认证以上商家均已加入百度信誉V保障计划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